package com.cheng.securitystudy.activity; import android.os.Bundle; import android.view.View; import com.cheng.base.BaseActivity; import com.cheng.securitystudy.R;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BaseActivity { @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(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) { super.onCreate(savedInstanceState); setContentView(R.layout.activity_main); } public void toPreventSecondarySignaturePack(View v) { overlay(PseudoEncryptionActivity.class); } public void toPreventDecompile(View v) { overlay(PreventDecompileActivity.class); } public void toCodeSeniorConfusion(View v) { overlay(CodeSeniorConfusionActivity.class); } public void toRuntimeVerfication(View v) { overlay(RuntimeVerificationActivity.class); } public void toPreventMemoryChange(View v) { overlay(PreventMemoryChangeActivity.class); } /** * 相关专题帖子 * android apk 防止反编译技术第一篇-加壳技术 * http://my.oschina.net/u/2323218/blog/393372 * android apk 防止反编译技术第二篇-运行时修改Dalvik指令 * http://my.oschina.net/u/2323218/blog/396203 * android apk 防止反编译技术第三篇-加密 * http://my.oschina.net/u/2323218/blog/399326 * android apk 防止反编译技术第四篇-对抗JD-GUI * http://my.oschina.net/u/2323218/blog/403621 * android apk 防止反编译技术第五篇-完整性校验 * http://my.oschina.net/u/2323218/blog/406860 */ /** * ANDROID应用与系统安全防御 * http://www.cnblogs.com/chi0591/p/3864747.html * Android应用的安全隐患包括三个方面:代码安全、数据安全和组件安全。 1. 代码安全   代码安全主要是指Android apk有被篡改、盗版等风险,产生代码安全的主要原因是apk很容易被反编译、重打包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apk进行保护: 1.1 代码混淆   代码混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apk逆向分析的难度。Android SDK从2.3开始就加入了ProGuard代码混淆功能,开发者只需进行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实现对代码的混淆。 1.2 Apk签名校验   每一个软件在发布时都需要开发人员对其进行签名,而签名使用的密钥文件时开发人员所独有的,破解者通常不可能拥有相同的密钥文件,因此可以使用签名校验的方法保护apk。Android SDK中PackageManager类的getPackageInfo()方法就可以进行软件签名检测。 1.3 Dex文件校验   重编译apk其实就是重编译了classes.dex文件,重编译后,生成的classes.dex文件的hash值就改变了,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安装后classes.dex文件的hash值来判断apk是否被重打包过。   (1)读取应用安装目录下/data/app/xxx.apk中的classes.dex文件并计算其哈希值,将该值与软件发布时的classes.dex哈希值做比较来判断客户端是否被篡改。   (2)读取应用安装目录下/data/app/xxx.apk中的META-INF目录下的MANIFEST.MF文件,该文件详细记录了apk包中所有文件的哈希值,因此可以读取该文件获取到classes.dex文件对应的哈希值,将该值与软件发布时的classes.dex哈希值做比较就可以判断客户端是否被篡改。   为了防止被破解,软件发布时的classes.dex哈希值应该存放在服务器端。   另外由于逆向c/c++代码要比逆向Java代码困难很多,所以关键代码部位应该使用Native C/C++来编写。 1.4 逆向工具对抗   对apk进行重打包常用的工具是apktool,apktool对于后缀为PNG的文件,会按照PNG格式进行处理,如果我们将一个非PNG格式文件的文件后缀改为PNG,再使用apktool重打包则会报错。   以上是使用比较多的几种保护方法,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效果不大,应该综合运用。 1.5 调试器检测   为了防止apk被动态调试,可以检测是否有调试器连接。在Application类中提供了isDebuggerConnected()方法用于检测是否有调试器连接,如果发现有调试器连接,可以直接退出程序。 1.6 加壳保护   使用加壳程序防止apk逆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,也是一个趋势。Jack_Jia在《Android APK加壳技术方案》一文中详细阐述了Android apk加壳原理以及几种加壳方案的具体实现。我们可以利用这几种方案对apk进行加壳。   不过这种加壳方式是在Java层实现的,被反编译的风险仍然很大。为了克服这个缺点,今后可以研究采用如下思路来进行保护:   将核心业务逻辑代码放入加密的.jar或者.apk文件中,在需要调用时使用Native C/C++代码进行解密,同时完成对解密后文件的完整性校验。如果需要更加安全的保护方法,可以考虑对so文件(Native C/C++代码编译得到的文件)进行加壳。Android so加壳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:   (1)对ELF文件加壳;   (2)对Android SO的加载、调用机制做特殊处理。   这将是以后Android应用安全研究的一个方向。 2. 数据安全 2.1 存储安全问题 关于数据存储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如下几点: (1)明文存储敏感数据,导致直接被攻击者复制或篡改。 将隐私数据明文保存在外部存储 将系统数据明文保存在外部存储 将软件运行时依赖的数据保存在外部存储 将软件安装包或者二进制代码保存在外部存储 全局可读写的内部文件存储 (2)不恰当存储登陆凭证,导致攻击者利用此数据窃取网络账户隐私数据。 解决方案: 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密,密码保存在内部存储,由系统托管或者由用户使用时输入。 对应用配置文件,较安全的方法是保存到内部存储;如果必须存储到SD卡,则应该在每次使用前检验它是否被篡改,与预先保存在内部的文件哈希值进行比较。 应用如果需要安装或加载位于SD卡的任何文件,应该先对其完整性做验证,判断其与实现保存在内部存储中的(或从服务器下载来的)哈希值是否一致。 如果要跨应用进行数据共享,有种较好的方法是实现一个Content Provider 组件,提供数据的读写接口并为读写操作分别设置一个自定义的权限。 对于登录凭证的存储,使用基于凭据而不是密码的协议满足这种资源持久访问的需求,例如OAuth。 2.2 传输安全问题 • 不使用加密传输 • 使用加密传输但忽略证书验证环节   如开发者在代码中不检查服务器证书的有效性,或选择接受所有的证书时,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中间人攻击。   我们在对敏感数据进行传输时应该采用基于SSL/TLS的HTTPS进行传输。由于移动软件大多只和固定的服务器通信,我们可以采用“证书锁定”(certificate pinning)方式在代码更精确地直接验证服务器是否拥有某张特定的证书。 3. 组件安全   android应用内部的Activity、Service、Broadcast Receiver等组件是通过Intent通信的,组件间需要通信就需要在Androidmanifest.xml文件中配置,不恰当的组件配置则会带来风险。 可能产生的风险: (1)恶意调用 (2)恶意接受数据 (3)仿冒应用,例如(恶意钓鱼,启动登录界面) (4)恶意发送广播、启动应用服务。 (5)调用组件,接受组件返回的数据 (6)拦截有序广播 解决办法: (1)最小化组件暴露 不参与跨应用调用的组件添加android:exported="false"属性,这个属性说明它是私有的,只有同一个应用程序的组件或带有相同用户ID的应用程序才能启动或绑定该服务。 (2)设置组件访问权限 对参与跨应用调用的组件或者公开的广播、服务设置权限。只有具有该权限的组件才能调用这个组件。 (3)暴露组件的代码检查 Android 提供各种API来在运行时检查、执行、授予和撤销权限。这些 API 是 android.content.Context 类的一部分,这个类提供有关应用程序环境的全局信息。 另外,Android应用也会存在很多传统web漏洞,比如SQL注入,xss漏洞等,代码级防止出现这些漏洞的方法与web应用防御方法相同。 ANDROID系统安全防御 1. 操作系统安全问题 Android root问题 系统漏洞,补丁更新不及时 认证机制问题 2. 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2.1 权限管理与隔离   对运行在Android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进行权限的细粒度管理和隔离,防止越权行为的发生和滥用权限获取敏感数据。   可以采用MAC(Mandatory Access Control)强制访问控制模型实现。它是一个针对Linux的安全加强系统SELinux中使用的安全模型,即任何进程想在SELinux系统中干任何事情,都必须先在安全策略配置文件中赋予权限。凡是没有出现在安全策略配置文件中的权限,进程就没有该权限。Google在Android 4.4上正式推出了一套以SELinux为基础的系统安全机制SEAndroid。所以如果我们要定制一个Android系统,可以采用具有SEAndroid安全机制的Android 4.4版本。 2.2 内核与应用层漏洞防护   增加补丁更新功能,如果发现漏洞,及时提醒用户进行系统补丁更新。 2.3 恶意程序检测与防护   建立一套恶意代码防护模型,对运行在Android系统上的恶意程序进行检测,抵御恶意代码的入侵。 2.4 数据安全存储与传输:   对Android系统上的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进行加密保护,保证终端上数据能够安全地使用。 */ }